被封为"万人敌"的李定国 最后怎么死的?

贞芳子

对李定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史客郎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杀,标志着明朝皇统的彻底灭亡,此时的李定国作为抗清主力,已经征战沙场17年,当听闻明灭的噩耗,自知回天乏术,悲痛欲绝,没过多久就染上重病,于同年6月在云南勐腊县病逝。

然而,李定国原是明末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领袖,骁勇善战,随着养父张献忠的去世,他以大局为重,摒弃前嫌,归顺南明朝廷后,走上了漫长的抗清道路。李定国的出视打开了南明反清的新局面,也进一步续写了他的传奇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被封为"万人敌"的李定国,幼年家境贫寒,年仅十岁便参加了张献忠发动的陕北饥民起义,张对其非常赏识,将他收作养子,悉心培育。此后李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经过多年的军中历练,逐渐成为大西政权中智勇双全的名将。他曾佯装成明军差官,凭二十匹轻骑攻占襄阳,缴获军资十余万,可见实力非凡。

李定国的威望日益显著,张献忠封他为安西将军,命他监管十六座军营,在军中他做事张弛有度,对部下十分亲和,以宽容仁慈著称,加上本人长得高大英俊,在战场上冲锋向前,因而又被称为"小尉迟"。

被封为"万人敌"的李定国,最后怎么死的?

当然,历史从来不缺贡献突出的大英雄,李定国同郑成功等人一样都是民族英雄,他们在各自的领土骁勇善战,保卫家园,为何李定国死后能被封神,至今被人祭祀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时常孤军奋战,依然坚守初心

张献忠在世时,一共有四个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四将军",四人在昆明共同称王,一起同甘共苦,他们在云南促进了当地的生产,造就了军民一家亲的景象,同时号召白、傣等少数民族人民参军,地位迅速提升。

随后四人的内部矛盾开始显现出来,老大孙可望野心膨胀,想要独揽大权,身为老二的李定国坚决反对,两人起了内讧,老三刘文秀因兵败被解除兵权,心中苦闷最后郁郁而终,老四艾能奇在进攻东川时不幸中箭身亡。因此四将军虽联明抗清,实质后期主力还是在李定国这边。

被封为"万人敌"的李定国,最后怎么死的?

清兵入关后,明朝被取代成为大势所趋,吴三桂、孔有德等将领纷纷反戈降清,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李定国失去了部分联合力量,不仅要全力对付清兵,还要抵抗明军旧部的叛变,可谓是心力交瘁,困难重重。他仍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在永历帝被扣期间,他多次写信询问永历帝的下落,了解实情后出兵缅甸意在救出永历帝。

在桂林之战中,李定国与孔有德兵戎相见,此时的孔有德已是清军的"急先锋",不再是曾经的大明同胞,他多次大败明军,加速了明朝的瓦解,没想到最终被李定国逼得走投无路,自焚而亡,此次战役使得广西全境得到收复,更加坚定了李抗清的决心。

他深知势单力薄,曾致信活跃在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一同出兵抗清,奈何天不遂人愿,战乱时期,通讯不便,加上路途遥远,两人终究没有会师成功,有着一腔热血的李定国,最终寡不敌众,败退南宁时,身边只剩下6000多跟随的士兵,所以李定国在抗清的道路上是孤独的,以一己之力对抗各方势力,而本人却是农民出身,一步步成为南明最后的将领,至今被云南人视为滇中的脊梁,不得不承认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制定巧妙计策,斩杀大清皇子

衡州之战,李定国遭遇清军皇族勇士尼堪,尼堪是努尔哈赤之孙,正统的大清皇子,作战勇猛无敌,在清军中赫赫有名,两人算得上是棋逢对手。

在种种恶劣的形势下,李定国临危不惧,制定出一套周密的计划,采用伏击战术,先佯装处于劣势,引尼堪进入自己设计的陷阱,导致尼堪被大西军围困,孤立无援,李定国成功将其斩杀,清军顿时失去主帅,军心涣散,注定以失败告终。

顺治帝听闻尼堪阵亡大惊失色,毕竟在明末清初的战史上,亲王被阵斩是绝无仅有的,李定国因此尽复湖南,衡州之战也成为了他封神的战役之一。

传闻李定国死后,真的成了神仙,他剑斩母猪龙为百姓行云布雨,福泽苍生,因而民间奉他为雨神,虽带有神话色彩,但从侧面反映了这位民族英雄深受百姓爱戴,得以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