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之所以伤亡惨重 也要打长平之战的原因是什么?

满心荒凉

在战国时期,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大军发生的战争。对于长平之战来说,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此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秦国之所以伤亡惨重,也要打长平之战的原因是什么?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最终消灭了45万左右的赵国士卒,也即赵军在这场战役中可谓全军覆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秦军来说,也付出了25万左右的伤亡代价。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秦国同样伤亡惨重,为何非要打,不能妥协退让吗?

首先,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赵括导致赵军全军覆没,不过,在反复的较量中,赵军也让秦军伤亡惨重。对此,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秦虽胜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也即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军也损失过半,这导致秦国一度国内空虚。在长平之战中,秦军的规模也在赵军之上,也即至少达到了50万人。所以,在长平之战中,秦军的伤亡人数,应该达到了25万人左右。

虽然在当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不过,25万人的伤亡,依然可以称之为秦国历次战役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了。并且,在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几乎将秦国所有的精锐力量都交给了白起,也即秦国和赵国都是举倾国之力。因此,对于秦国来说,在长平之战时显然存在被韩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偷袭的风险。不过,尽管如此,秦国在长平之战却坚决不退让,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秦国之所以不顾一切,坚持要打长平之战,直接原因就是秦军即将到手的果实,被赵国摘桃子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在阏与之战后,魏国人范雎来到秦国,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襄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打魏国,然后转向韩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对此,在秦昭襄王看来,这意味着韩国的上党郡,已经是唾手可得了。

秦国之所以伤亡惨重,也要打长平之战的原因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韩桓惠王十分害怕,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不过,对于韩国的上党郡郡守冯亭,以及上党郡的百姓,都不愿意归降秦国。于是,他们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可是平原君赵胜主张接受上党郡,最终,赵孝成王贪图眼前的利益,选择不接受了韩国的上党郡。而这,自然成为秦国发动长平之战的导火索,也是秦国不惜一切代价,和赵国展开决战的重要原因。

从秦国的角度来看,自己辛辛苦苦攻打韩国,让上党郡成为一座孤城,现在得到这片疆域只差一步的时候,却被赵国不劳而获了,这无疑是非常令人愤怒的。进一步来说,这也意味着,赵国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至少没有保持足够的尊重。如果赵国真的重视秦国,就不会在秦国身上摘桃子了。另一方面,秦昭襄王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发动长平之战,并坚持投入秦国的全部精锐力量,也是因为上党郡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

山西晋东南,古称上党,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东部依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为界、西部依太岳山和中条山与晋南(也称河东)接壤。上党,地势高险,自古为战略要地之地,境内主要有长治盆地、晋城盆地两块盆地,两盆地依丹朱岭、羊头山和发鸠山等山脉为界(自古为潞、泽两府的传统界山)。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一旦获得上党郡的话,可以直接威胁到赵国和魏国的腹地,比如赵国的都城邯郸等。

最后,因此,赵孝成王之所以要对秦国摘桃子,也是因为上党郡可谓兵家必争之地。秦国在获得上党郡之后,无疑可以直接派遣大军偷袭赵国的都城邯郸,这意味着赵国灭亡的风险将显著提高。于是,在秦昭襄王看来,如果打赢了长平之战,攻占了上党郡,那么接下来不管是消灭魏国还是攻打赵国,都将获得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所以,在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不能妥协,更不能因为惨重的伤亡代价而和赵国谈和,因为这关系到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此外,秦国和赵国进行一场规模达到100万人的决战,也是因为当时除了赵国,已经没有人能真正威胁到秦国了。

在长平之战之前,魏国因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河西之战、伊阙之战、华阳之战等战役的失利,从而走向衰落。楚国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垂沙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后难以回到巅峰,至于曾经和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的秦国,也在五国伐齐后一蹶不振。而就韩国和燕国来说,显然不是和秦国一个档次的诸侯国。在此基础上,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显然成为当时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诸侯国。既然如此,秦昭襄王也希望通过长平之战,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一强劲的对手。不过,尽管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赵括,全歼了赵国的精锐力量。可是,赵国因为根基深厚,得以在邯郸之战中扭转局面,乃至于继续成为战国后期秦国的主要对手,甚至可以说是秦国一统六国的最大阻碍。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