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胤禵手里握有十万军队 胤禵如果造反有几成把握
寻芹
对清朝胤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史客郎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六十九岁的康熙帝在北京城的畅春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七天之后,皇四子胤禛登基称帝,即为雍正帝。
就在西征战事在谈判议和进程中,胤禵即将班师回朝之际,康熙突然病逝,从此,也留给后世一个千古之谜,究竟他是打算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还是四阿哥胤禛,还是去世突然,未能留下传位凭据,被四阿哥勾结隆科多抢占先机,但这一切,史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
其结果就是,这个在“九子夺嫡”中一直小心翼翼的四阿哥,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穿上龙袍之后,雍正帝并未得意忘形,而是冷静地分析起当时的局势。在他看来,八弟胤禩虽然不支持自己,可是,事已至此,他很难再翻起什么大的风浪了。
但是,十四弟胤禵就不同了。胤禵在西北一带掌兵多年,现在手中还有十万军队。倘若,胤禵突然谋反的话,局势就会非常不妙。为了防止胤禵拥兵自重,雍正帝火速传旨令他回京奔丧。胤禵遵旨回来之后,雍正帝就果断地将他囚禁了起来。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又废掉了胤禵的王爵,一点也没有取消囚禁的意思。直到乾隆帝登基之后,胤禵才得以重见天日。后人在感慨雍正帝冷酷的同时,也不由得对胤禵的行为心生疑惑。雍正帝刚刚登基的时候,胤禵手中可是有十万精兵啊。
那么,他为何不起兵反对雍正帝呢?
胤禵虽然和雍正帝是同母所生,但是,在竞争皇位的时候,他一直都坚定地站在八哥胤禩那一边。父亲突然驾崩,四哥胤禛又继承了皇位,胤禵大惊失色,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好在他领兵多年,心理素质远非常人可比。冷静下来后,他想要起兵讨伐雍正帝。
毕竟,父皇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继承人,自己完全有理由怀疑四哥即位的合法性。况且,麾下这十几万大军与自己朝夕相处,一直都对自己唯命是从。只要自己不承认四哥这个皇帝,谁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起兵之后,自己即便攻不下京城,最差也能做个割据势力。
但是,胤禵仔细衡量了起兵反抗的得失后,还是放弃了这一做法。其实,在胤禵接到圣旨的一刹那,他就已经丧失了所有先机。
胤禵之所以不谋反,大体上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发动战争后,胤禵无法解决自己将士的粮草问题。胤禵镇守西北多年,其军队的粮草一直由年羹尧提供。而年羹尧素来与雍正帝交好,雍正帝即位之后,他什么事都按雍正帝说的办。胤禵一旦起兵反抗,雍正帝就会让年羹尧断了胤禵军队的粮草。
自古以来,打仗的时候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了粮草,胤禵手中的军队就是再多,将士们就是再勇猛,也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胤禵不是一个刚刚领兵的毛头小子,作战经验丰富的他不会不知道粮草的重要性。不能保证粮草的话,他是绝不会发动战争的。
第二、胤禵和部下的亲人们都还在京城里。古代的时候,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缓慢。等到胤禵接到父皇驾崩的消息时,雍正帝早就关闭了北京城的城门。胤禵一想到自己的母亲,一想到自己的妻子儿女,心都要碎了。胤禵手下的将士中,有不少人也是京城的,他们的父母妻儿同样也都在京城中。
胤禵虽然对雍正帝心有不满,但一想到家人,顿时就失去了反抗之心。因此,他宁愿遵从雍正帝的旨意,也不想害死自己的亲人。
第三、雍正帝令胤禵回京奔丧,乃是合情合理之事,胤禵根本无法反对。父亲去世,做儿子的理应去料理后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况胤禵身为皇族,更应当给天下人做个表率。胤禵就是对雍正帝再不满,也要先办好父皇的丧事再说。
胤禵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兵反抗,而且,反抗的还是自己的亲兄弟,无疑会落得个不忠不义的骂名。
出于这三个原因,胤禵纵使是眼高于顶,也只好乖乖地回到京城奔丧。由于朝廷规定,军队不能够进入京城,因此,胤禵回京之后,就只能任雍正帝宰割。而雍正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是根本不会顾及兄弟之情的。雍正帝在位十三年,胤禵就被软禁了十三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八月,雍正帝突然驾崩。按照雍正帝生前拟定的谕旨,皇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即为乾隆帝。乾隆帝对叔叔胤禵的十分同情,即位不久,他就下达了释放胤禵的旨意。乾隆二年(1737),乾隆帝又封胤禵为奉恩辅国公,从政治角度肯定了胤禵的地位。
此后,乾隆帝对胤禵很是关照,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胤禵去世后,他还特意拨了一万两白银来料理叔叔的丧事。
参考资料:
【《清史稿》、《九子夺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