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的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 最后结局如何?
怀蕾
你们知道张柬之的故事吗?接下来史客郎小编为您讲解!
神龙元年,在张柬之等人的支持下,实现皇太子李显成功复位,李唐实现复辟。而张柬之作为功臣被封为南阳郡王,那么张柬之最后的人生结局是什么呢?很不幸,张柬之在神龙政变一年后就气愤而死。
李显复位后,对于张柬之等五人给予封王,这个封王待遇是非常高了,自西汉白马之盟以来,很少出现异姓封王的情况。封王者大部分都是掌握实权,自封的权臣,历史上的曹操被封为魏王,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封王完全是篡位的前兆。一方面,张柬之确实有再造李唐之功,封郡王是对他的褒扬。另一方面李显也是以封王作为试探,看看这些功臣是不是真心拥护新生的大唐。历史对于神龙政变的记述并不详尽,加上《旧唐书》有一部分散轶,对于这个历史大事件前后的一些事情,很难了解真实面目。个人分析,张柬之等人支持李显提前恢复大唐,是为了避免二张专权,影响权力交接。在这个过程中,张柬之无疑是功臣,但同是也确立了权臣的位置。张柬之作为政坛老手,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惜是,他被再造李唐之功冲昏了头脑。封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后面定会遭受清算。
武则天和李显是母子,注定优柔寡断的李显很难对武家下死手。而武则天退位受到伤害最大的是武家,由皇族变成了虽然可能掉脑袋的家族。遥想当年,西汉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诸吕,除不尽吕家,就不会有功臣派安定之日,虽然功臣派后来也受到一定的贬谪,但结局还是很好的,属于善终。张柬之没有认识到诸武危害,他把平定诸武当作李显应该做的任务,觉得李显会很好的处理诸武尤其武三思。但在李显册封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的同时,也认识到功臣派的威胁,想拉拢武三思来制衡功臣派。武三思利用了这点和权力欲望很强的韦后勾结,罢了张柬之等人宰相的位子。此时,张柬之如梦方醒,请求回到自己的家乡襄阳。李显同意了,并让他作了刺史,但武三思还是不打算放过张柬之,张柬之最后被贬在泷州,82岁气愤而死。
回顾张柬之神龙政变后的经历,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就由功臣到被下放回乡,再到被贬,直至气愤而死。可以用一场老年悲剧来形容,也说明这场政变是不彻底的,他只除掉了武则天身边的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真正的危险人物武三思还在。而拥立有功的李显未必真的感谢张柬之等人,李显的继承人位置是自己被武则天确立了的,基本不会改变。武则天已经病重了,李显很快就会平稳即位。只是神龙政变让李显提前复位,但也让李显背负了不孝的名声。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员则失去了武则天这个靠山,优越地位再不断的消失。而张柬之等人则收获封王的待遇。不能不说,最大的获利者还是张柬之等人。既然想获利就有看到风险,政变就是火中取栗。张柬之过分的乐观,敢于接受封王,也没有采取措施除掉武三思,最终埋下了祸根。
神龙政变时,张柬之已经八十多岁,武则天也八十多岁。面对病床上风烛残年的武则天,曾经提拔自己的人,张柬之等人刀兵相见,这是怎样的决绝。而几个月之后,武则天去世,后来的一代名相姚崇号啕大哭的时候,张柬之可曾想到,武家人会反扑。而张柬之的结局还算是好的,一同参与政变的许多人遭到武三思指使的酷吏周利贞残酷杀害。
功臣如何看待拥立之功,平衡与皇帝的权力关系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话题。在张柬之去世后几十年后,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郭子仪也算是再造了一次李唐,也被封为郡王(汾阳郡王),比张柬之发挥的作用更大,却能善终。谨慎、忠诚加上不专权,让他得以善终。功名利禄终是过眼烟云,该放手时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