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财政亏空与王朝崩溃的关系 财政如何拖垮一个王朝的
轩秀
财政亏空和王朝崩溃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般地说来,财政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部门,日常的开支用度都是取之于此,若财政出了问题,各种事务的执行、机构的运作便也会跟着出些问题,轻则要钱无钱干着急,重则官逼民反民就反。纵观我们的历史,一多半朝代是被农民起义断送的,而农民怎会轻易去送命呢,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吃不饱饭了。农民吃不饱饭,本来有政府的救济粮可以吃,无奈财力有限,买不来那许多的粮食,硬是饿着了那些荒民。一切问题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财政亏空与王朝崩溃之间还有不少的中间环节,下面让我们一个个说。
一、 首先,让我们看看财政亏空是如何引起的
本来一个国家开国之初还能颇为节俭,一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可为什么一到后面,就不行了呢,首先我们的说一说特权阶层。
皇室刚开始也没几户,可是随着时间的增加,皇室及其子孙挂迭绵延、繁衍日多,男丁女眷由此散开去人口不少,在古代这些都是特权阶级,不劳动、不缴税,国家养着,开销用度全由财政支出,这一大群的特权阶层日渐消耗着有限的财政。
除了皇帝还有大臣、功臣之后,有功名的乡绅之流,这些人的田产、副产均是不需要缴税的,一开始他们可能也没有几亩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特权日益发挥了作用,土地于是开始兼并,大量的农民被收归其下,不再缴税,这就意味着原来供给国家赋税的那部分农民,被藏匿于特权阶层之下,其劳动成果被特权阶层占有,而无需再向国家缴税,这等于是特权阶层与国争税,财政亏空指日有待。最基本的农田税、副产税等等通过这种隐匿的形式被免除了税费、又有大量的劳动人口通过这种形式失去了人身自由无法为国库缴税,国库的税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除了特权阶层,其实本来的消费也就在逐渐疯狂化,财政用度再多也经不起挥霍,更不用说,随着帝国机器的日渐庞大,帝国官僚层层贪墨,税收归于国库日渐稀少。国家的财富来源于各种资源,比如盐税和铁税,早些时候,盐税还可以从京城近边之处得到很多,铁税也是可以于京城附近获得不少,但随着资源的耗减,盐铁日渐不好找寻,需要从远离京师的地区获得,这样其实就逐渐增加了获得盐铁的成本,拉长了盐铁的供应线,增多的生产、运输的成本,再加上经过的地区、官员也多,层层剥削、贪墨,到了朝廷之手的少之又少。
比如,皇宫用材一项,周秦汉唐还能在终南山、骊山、中条山周边采伐到栋梁之材和名贵木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多而材木长成难,资源只会愈加匮乏,不得已要从更深的山、更远处的更深的山,甚至漂洋过海到东南亚才买用材,如此以来,原来手边就有可用之材,后来要到更远处找寻,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几何级增长,所经人手一多,期间又有贪墨情事,光宫殿建设一项,千年之间的成本已经凭空增加不少,可是赋税收入并无增加,财政岂能不吃力,尤其遇到需要大力花钱赈灾的时候。
二、 其次,我们再看看财政如何拖垮一个王朝的
财政收入最初还可为继,慢慢地显示出疲软之态势,平常日用开支还可勉强维持,就是难敌军国大事、赈济灾民带来的用度。到财政拮据之时,像明朝的嘉靖皇帝就连赏赐也赏不起,就连修补宫殿都难筹措经费。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维持日渐增多的支出,就不得不改制。历来有不少例子,比如较少宫内宫女以较少宫廷开支,但是这都是九牛一毛,毫不抵事。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各朝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抑豪强、抑贵族。豪强、贵族在获得特权之后,兼并土地日多、收买人民日多、生活豪奢极欲,即便国库空虚,这些特权阶级亦是富的流油。抑制这些特权阶级,让那些不交税的田地和人口重新缴税,这必然动了特权阶层的奶酪,平时尚无事,一到风雨飘摇之际,这些人就起而造反了。
另外,增加民税,苛捐杂税一日盛于一日,寅吃卯粮之事常常有之,民不聊生也常常有之。商税也日益增加,大商人不惧怕缴税,但也经不起政府的日盛一日的催纳,小商人自然是一点也经不起折腾的,商税一增,立马完蛋。平常年份,农民缴税过多,还能勉力忍受,吃糠咽菜,也是毫无办法,有余力、脑力者或经商、或从事副业、或匿于特权阶层,苟延残喘。商人亦是如此,商税虽重糊口要紧,因为他们懂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国家的稳定,就没有商人的商业。但是,国库日益亏空,富商大贾的财富就成为救急之用,找个一二名目、抄没家财,充当国用,也是一种手段,什么都是朝廷的。如果财政实在亏空到补不上,入不敷出,那只有东挪西借、拆东墙补西墙,先从克扣官员的俸禄开始,官员被克扣了俸禄就像公司员工被停发了工资,不出几日,便难以维持。
总而言之,财政不能亏空,亏空了就得赶紧补上,抑制豪强得罪了特权基层、增收民税得罪了普通民众、克扣工资得罪了政府人员,平时偶有得罪还不要紧,大家都可以忍一忍,但随着亏空的时间增长、贪墨之人的增多,这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措施总得露出马脚,一旦不能继续勉力维持,一遇灾年,饥民嚎啕向君父祈食,结果国库囊中羞涩,那时,饥民眼里还有什么君父,起而造反,豪强趁机扰乱,商人窜入、官员内应,一个王朝岂有不崩溃?
三、结语
还得是能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满足国家一切的开支,既能开源又能节流,才能细水长流。偶有天灾人祸,拿钱就可摆平,而不用东拼西凑,拆墙补墙。明朝嘉靖开始就财政勉力维持,直到万历逼不得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才有了隆万中兴,但总归改革难以彻底,既无法开源,又难于节流。税赋一日重于一日,可是国库却一日比一日空,官逼得民不得不反,于是明朝最终还是死于弄明起义之手。
衣食最重要,只要一个王朝能都保证民众衣食无忧,民众何来以怨报德之行呢?传统社会的国家,有一大半死于财政亏空就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