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推恩令能横扫各地藩王 后世王朝为何不使用推恩令削藩
曼枫
今天史客郎小编给大家带来推恩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史客郎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长达5000年时间跨度给我们谱下无数的历史故事,层出不穷的各种智谋交锋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老祖们的智慧。智谋又分阳谋和阴谋,那什么是阳谋,什么是阴谋呢?
有人认为阳谋就是明着告诉你我要干什么,阴谋就是藏着掖着,暗中谋划对付你,是吗?非也!无论阳谋还是阴谋,关键在于“谋”,而非前面的阴、阳二字。阳谋的关键在因势利导,而阴谋在于一个骗。
聊推恩令之前,我们先聊聊西晋的一场小小的权谋之争,读完之后更能发现阳谋的厉害之处。
西晋初年,任恺、庾纯同权臣贾充(主使杀死曹髦的那个人)争权,可贾充权力大、威望高,任恺俩人根本搞不过对方,怎么办——抬高贾充的位子!
当时鲜卑秃发树机能在西晋西部的秦州、雍州造反,庾纯等人推荐贾充去平乱:这事啊,只能贾大将军(贾充是车骑大将军)才能搞定!司马炎同意了,命贾充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前去消灭秃发树机能。
贾充这类的近臣只有离皇帝近才能获得高位、权力,将其排挤出朝廷中枢,无异于结束其政治生命。贾充自然明白庾纯的目的,可他没办法拒绝,为国出力不是应该的吗?贾充难道说自己能力不足,不堪重任么?
不过这件事明着是庾纯对付贾充,实际是司马炎逼贾充站队。齐王司马攸(司马炎的弟弟)在西晋朝堂上拥有不小势力,甚至有人认为司马攸该成为司马炎的继承人,而不是司马炎的儿子。
司马炎当然不同意,他一直剥夺司马攸的权力,削弱对方的势力。可在老臣中威望最高的贾充却两不相帮,不愿意掺和“夺嫡”之争。
司马炎非得逼贾充站队:你要不帮我,那你就去关中吧!贾充一开始没明白司马炎的意图,只当是庾纯的“陷害”。一旁的荀勖看明白了,给贾充出个主意:将贾充的女儿嫁给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
贾充同司马炎联姻,自然是站到司马炎的队伍里。这是一场司马炎对贾充设立的阳谋,他针对贾充这个人的弱点——对权力的渴望。庾纯借着需要“重臣平叛”这个势,想要挤走贾充,哪知道却被司马炎趁机利用,成功将贾充绑到自己身上。
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就是阴谋。他先是装病骗过曹爽,降低曹爽的警惕心,趁着曹爽兄弟都不在洛阳的时机发动兵变,最后又哄骗曹爽投降,一举消灭政敌。
西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可谓是阳谋的巅峰,甚至有不可破解之说,它能被破解吗?能,诸侯只生一个儿子,这恰恰是诸侯办不到的。
汉朝诸侯有着强大实力,七国之乱就是明证。虽说到了武帝一朝,诸侯实力受到衰减,可仍是大汉王朝的威胁,但是汉武帝没法子解决啊,他父亲景帝的经历告诉他,削藩可不能硬来。削藩难题在汉武帝看到主父偃的上书后不复存在。
主父偃的推恩令记载于《治安策》,他可没上来明晃晃地说我要削藩,而是认为只有长子可以继承诸侯土地,对其余诸子不好,原话是“仁孝之道不宣”。这是推恩令借助的“势”——孝道。
封建社会以孝治国,而这一切便开始于西汉。两汉魏晋,一个人若是不孝,那真是寸步难行。推恩令便是借助这股大势,冲破诸侯的阻拦!是不是仅靠孝道就能顺利推行推恩令了?当然不是,否则推恩令也不会被誉为千古奇谋了。
推恩令有两个阻碍,诸侯王和嫡长子。诸侯王是现在的既得利益者,嫡长子是将来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将自己的利益被分出去。不过这一点也被推恩令利用。
诸侯王肯定有很多子嗣,主父偃也提到“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长子只有一个。诸侯王他不仅是诸侯国之主,还是一名父亲,他心里也希望其余诸子有财产继承。父爱既是人性的光辉,也是诸侯王的弱点!
诸侯王可能对儿子全部一视同仁,也可能有所偏爱。嫡长子是继承人,却不一定是诸侯王最爱的儿子。现在诸侯王有机会分自己爱子土地,他当然举双手赞成!不是所有人都是冷酷无情的野心家。
推恩令伤害最大的不是诸侯王,而是诸侯的嫡长子,本来能继承一国,现在仅有一县,换做谁也不会高兴。可嫡长子们恰恰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一群人,他们的权力大不过诸侯王,数量更是比不过庶子们。一个嫡长子站出来反对,至少有十数个、数十个庶子们把他压下去。
阳谋一个是借势,大势如滚滚洪流,个人如何能阻挡?我们常说顺势而为便是如此。势也是一个契机,例如秃发树机能造反被庾纯利用对付贾充,可庾纯忘了考虑司马炎的想法,结果反被司马炎利用,不仅没送走贾充,反而让贾充更进一步。
主父偃就高明太多,不仅利用孝道这个大势,还将人性的弱点考虑进来,诸侯王的爱,庶子们的利益(贪欲),使得推恩令更加坚固。阴谋也好,阳谋也罢,谋的一直是人,不考虑人性的弱点,如何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