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有实力和曹丕等人夺权 曹彰最后为什么放弃机会了
蕴藏春秋
对曹彰不夺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史客郎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这辈子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不过真正有资格和能力参与争夺接班人一事的儿子,也就只有五个罢了。其中,曹操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英年早逝,所以可以算是自动弃权了。而剩下的三个儿子中,除了曹丕和曹植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叫曹彰的儿子也具有一争之力。而且,若计划得当,曹彰是很有希望胜出的。只是让人感到很不解的是,曹彰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曹彰的志向只是当一名大将军罢了
虽然身为曹操的儿子,曹彰从懂事时开始,就清楚自己的身份跟普通孩子的身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能拥有成为父亲接班人以外的其他伟大志向了。毕竟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并不太平,到处都有战乱留下来的痕迹。所以从小就对打斗之事非常热衷的他,自然就很希望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大将军。
《三国志》当中记载曹彰和曹操的对话: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当然了,曹彰之所以会一直坚持这样的志向,也跟曹操曾经对他做出的鼓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曹彰本来就不喜欢读书写字,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舞刀弄棒,甚至还曾靠一己之力除掉了一头猛虎。结果曹操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再逼着他去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鼓励他努力学习领兵打仗和骑射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很少被曹操这个严厉的父亲鼓励的曹彰,自然就会不遗余力地去继续坚持自己的这个志向,而不想费尽心机去跟自己的兄弟们争夺父亲的接班人的身份。
二、曹彰被司马懿给忽悠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这样的,曹彰即便没有过跟兄弟们争夺接班人身份的想法,但是当他、他的家人和他的军队的安全受到他其他兄弟们的威胁的时候,他自然是会产生豁出去一切也要将大权揽握在手的想法的。这样一来,他也有可能会参与到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去。尤其是在曹丕得势后,曹彰越来越明显的察觉到曹丕对他的猜忌已经到了足以要他性命的程度时,便开始做起了谋反的打算来。因为起码这样,他才不至于悄无声息地被曹丕干掉。
当然了,那时的曹彰并没有把握能够一举就获得成功,所以才会在起事前表现出非常犹豫的样子来。而他的这种犹豫心态正好被司马懿看了出来,于是为了帮助曹丕安抚住曹彰,司马懿便亲自前去游说曹彰。因为他深知曹彰的顾忌,所以便直接给他出主意,让他主动交出手中兵权来向曹丕卖好。并说这样一来,刚刚登基的曹丕就算是想薄待他,也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的。结果曹彰被他说服,主动交出了兵权,也就失去了一争之力。
三、受其在家中排行情况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一直都奉行嫡亲的大儿子才能当接班人的继承制度。而自从曹操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后,曹丕无疑就成了曹操的嫡亲大儿子。而曹彰即便也属于曹操嫡亲的儿子,但是他的排行却在曹丕之后。这样一来,除非曹操完全厌弃了曹丕或者曹丕在能继位前逝世,否则的话,曹彰当曹操接班人的希望还是比较渺茫的。他就算是不放弃,可能也无济于事。
正因为有上述这些原因存在,即便单从实力方面来讲,有一争之力的曹彰也只能选择放弃与自己的兄弟(尤其是曹丕)争夺王位。不过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对曹彰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他在向曹丕交出兵权后,被曹丕给予了非常好的待遇。这相较于他的其他没有得到好下场的兄弟们而言,已经算得上是足够幸运了。换句话说,宫廷的争斗,不是都是以生死作为赌注进行的。常年在外征战的曹彰,对于宫廷的争斗,难如登山。适可而止的撤退,才是最好的明哲保身。反观曹植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虽七步诗暂时保住了性命。但终究还是逃不过曹丕的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