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明朝都有海上贸易 为何两者之间差距如此之大
爱鹏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史客郎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海上贸易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说到"海上贸易",宋朝经常被当做范本,人们还会举出宋朝是最富庶的封建王朝,进行佐证。可是,纵观中国的历史,会发现中国历史上实行"海上贸易"的朝代并不少,而明朝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宋明两朝同样实行海上贸易,为何宋朝富得流油,明朝却捉襟见肘?
海上丝绸之路
宋明两朝海上贸易的政治背景不同
1,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是建立在国家的稳固政策支持下的
首先,宋朝对于发展海上贸易,在国家政治政策层面上是大力支持的。与历代的"重农抑商"不同,宋代的经济政策可以称得上是"重商主义",非常的鼓励海外贸易,在宋朝时期,中国和海外诸国的贸易,就已经到了亚、非两洲,可见宋朝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程度。
商船
其次,宋朝在法治层面,也实施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海上贸易的实施。比如,宋朝还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发展海上贸易,还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外贸管理法则——《广州市舶条法》。
最后,宋朝的统治者对于海上贸易的推崇,也保障了海上贸易的实施。比如,宋高宗赵构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连宋朝的皇帝都认为海上贸易是一件于家国有利的好事。可见,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是建立在国家的稳固政策支持下的。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的海外贸易发展的越来越好,收益也越来越多。
商船
明朝的海上贸易,建立在国家的海禁政策否定下的
与宋朝不同,明朝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是不支持海上贸易的,实施的是"海禁政策"。大明开国之初,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一直对大明的边境虎视眈眈,来自北方边境的威胁,让朱元璋根本没有过多的心力,来维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海上贸易活动,于是直接一刀切实行海禁政策,严禁百姓私自下海,而这一政策也被奉为祖宗之法,一直在大明王朝所奉行。
船队
另外,由于大明官方的支持,大明和东亚的一些国家还是有海上贸易活动的。只不过多是以朝贡为目的进行的贸易活动,比如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对朝贡政策的维护。而大明民间的海上贸易行为,在当时是严重的犯法行为,因为大明法律规定"片甲不许下海",民间海外贸易直接被逼成走私。可见,明朝的海外贸易,是建立在国家的海禁政策否定下的,这样的海外贸易,对于大明的财政收益,不会有什么益处。
贸易中的人们
宋明两朝海上贸易的根本目的不同
宋朝的海上贸易,是彻底的经济活动,没有政治色彩
宋朝的海上贸易,是彻底的经济活动,没有政治色彩。就像上文提到的宋高宗赵构之话一样,宋朝发展海上贸易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毕竟皇帝自己都讲了市舶之利来钱很快。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提倡下,宋朝的海上贸易,除了官方举办的活动外,民间的私人海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州、宁波这样的大型海港就是最好的证明。
外国商船
除了大型海港的建设外,宋朝的科技成就也被应用到了航海贸易之中。这是为了增强航海技术,然后更好的发展海上贸易,挣更多的钱啊!因为,海上贸易的繁荣,高超的航海技术是基本保障,所以,当时宋朝的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上最牛的,宋神宗时期甚至造出过万料神舟,排水量约600吨。
海港
此外,宋朝还设置有服务于来华贸易外国商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宋朝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外贸易,还设置了"蕃市",用来卖外国商品,建造"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设置"蕃学",方便外国商人的子女读书,甚至制定了管理外国人的法律。而这些,都是服务于海外贸易的,为的就是赚更多的钱。可见,宋朝的海上贸易,是彻底的经济活动,没有政治色彩。
古船
明朝的海上贸易,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经济实惠
而明朝的海上贸易,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经济实惠。原本海禁政策就使得明朝的海上贸易大大受限,虽然有小规模的民间海上走私,但是对于大明的总体财政收入,却是毫无进益的。而占大明海外贸易大头的"朝贡贸易"则是大型撒钱行为,比如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性质就是"朝贡贸易"。靖难之役后朱棣篡位登基,来路不正的皇位,使得他极其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于是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事件。目的很简单:开创四方来朝的盛世,证明自己的实力,被世人认可。
古船
可是,为了朱棣的这个目的,大明王朝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因为郑和的船队,远赴海外,花的钱多进的钱少。再加上当时的海外贸易环境不像宋朝时期那么的和平,经常会遇到海盗,所以对郑和船队的大船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配置越高的船队,所花费的钱就越多,郑和下西洋的成本就越高。
商船
更恐怖的是,为了宣扬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郑和的船队花高价大批购入无用的香料。除此以外,明初统治者在中外贸易中,还实行厚待贡舶的"优值"及"免税"政策,只是为了吸引外国遣使来华,制造"盛世"的假象。而郑和船队的出海,也的确为朱棣吸引了大批的朝贡国家。
古代朝贡图
对此,大明规定,只要是前来朝贡的国家,大明都会许以高出贡品数十倍的银钱、物品,来回馈给前来朝贡的国家。《明史》记载了皇帝朱棣对此的看法:"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意思是国家对外贸易,不以征税得利为目的,而是要服从朝廷厚待远客政策这个"大体",不得不说大明的皇帝实在是大方的很哪。
朝贡人员
可是,这样的政策导致大明王朝的国库空虚。大明的京官,都拿不到全部的俸禄,得到的只有堆积在国库中的香木,官员们为了生计还得将香木倒卖,换取银钱谋生。可见,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朝贡贸易",是怎样的入不敷出。这样的海外贸易,怎么会给大明王朝赚来钱呢?
朝贡图
宋明两朝海上贸易的持续时间不同,对两朝造成的影响不一
宋朝的海上贸易,从北宋到南宋一直持续
最重要的是,宋明两朝海上贸易的持续时间不同,对两朝造成的经济影响不一。宋朝的海外贸易,从北宋时期,一直持续到了南宋时期,除了南北宋交接时期,几乎从无断绝。宋朝这样长时间的海上贸易,使得宋朝的经济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天禧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馀万缗,嘉佑闲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馀万缗,其后月增岁广,至熙丰闲合苗役易税等钱所入乃至六千馀万,元佑之初,除其苛急,岁入尚四千八百馀。"从史书记载的每年税收之数,可见宋朝的经济有多发达。这也让宋朝在外交政策上,也另辟蹊径,喜欢用金钱来换取边境平安,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岁币政策"。
宋朝市集图
比如著名的澶渊之盟,花了宋朝每年经济收入不到百分之二的钱,就在某种稳定了宋朝的边境平安,宋辽两朝结为兄弟之国:贸易互市、和平往来。如此一来,没了后顾之忧的宋朝,有了更大的精力,来发展海外贸易这样的赚钱利器!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更大的高峰。如此往复,宋朝的海外贸易自然越来越赚钱,宋朝的经济也发展的越来越好,自然会富得流油!
宋朝人生活图
明朝的海上贸易,断断续续只得到两代帝王的支持
明朝的海外贸易,从实行海禁政策后,只有朝贡贸易一个官方推行的海外贸易政策。大明王朝建国初,一直只和琉球等东亚诸国有海上贸易往来,一来朝贡性质的海外贸易,没什么大的经济收益,二来民间走私所得的利益也是微不足道。虽然,大明王朝有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大型海外贸易,但是也只经历了永乐、宣德两朝。同时,就像上文总结的那样,这并未给大明带来实质的经济收入,反而给大明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甚至朱棣一朝的户部尚书夏元吉都曾力谏停止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
朱棣除了推行郑和下西洋,他还十分喜欢发动战争,这也加重了大明的经济负担。虽然朱棣发动战争的本意是为了解决大明的北方边患,可常年的征战,加上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大型撒钱外交活动,大明的经济负担很重,不可能像宋朝一样花钱买边境安稳,只好发动战争这样的烧钱行为。如果不是朱高炽继位后快刀斩乱麻,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挽救措施,大明王朝就处在崩溃的边缘了。
郑和下西洋路线
更吓人的是,明朝的军队也受到"朝贡贸易"的负面影响。因为,郑和下西洋,花费了大量的银钱,使得大明的军队拿不到军饷,逃兵现象非常严重。军队连常备军的人数都达不到,后来戚继光抗倭的时候,因为军队人数不足,都只能去招募民兵。之后,一直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大明王朝更对贡期、贡船数目、随船人数、进境路线及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限制性规定。嘉靖后期,因为倭寇猖獗,大明实行了全面禁海,一直到了万历二十七年,才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
郑和
大明的海禁政策,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社会问题。让大明政府的财政、军政都大受影响,即便是后来重开海外贸易,但是大明王朝已经进入到了中后期,政府机制已经落后,官吏的层层盘剥,使得大明海外贸易的收益,没多少能够真正进入国库,大明王朝何谈从"海外贸易"盈利呢?
大明市集图
总结
宋明两朝的海外贸易,不同的政治背景,使得两朝的经济政策完全不同。统治者的态度,也对两朝的海外贸易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宋明两朝海外贸易,不同的持续时间,使得两朝在海外贸易的收益方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才是宋明两朝同样实行海外贸易,宋朝富得流油,明朝却捉襟见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