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是因为联金灭辽 南宋为什么一点也不长记性
沙雨君
今天史客郎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宋和南宋灭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北宋和南宋的灭亡极为相似。
(“联金灭辽”,北宋的灭亡颇有些咎由自取)
北宋通过“海上之盟”和金勾搭在一起,抛弃了数百年的盟友辽国,结果没想到金国在灭亡辽国后顺手就把北宋给灭了,“靖康之耻”让南宋军民刻骨铭心。而继承北宋衣钵的南宋丝毫没有吸取教训,他们被灭国仇恨蒙蔽了双眼,为了报仇再次联合蒙古灭了金国,于是历史重演,蒙古灭金国后马上将矛头指向了南宋,崖山一役南宋灭亡。
(“联蒙灭金”,南宋的灭亡就颇有些无奈,实在是实力有限,天命如此)
北宋的灭亡,或多或少都有咎由自取之处,但说南宋朝廷鼠目寸光、不吸取教训,重蹈覆辙可就真的冤枉人家了。南宋君臣们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南宋倒是想“联金抗蒙”来着,但对比金国的骚操作,南宋朝廷已经是做得无可挑剔,不是蒙军有高达,实在是金军太猪头啊!
实际上还没等蒙古出手,金国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作死了。
断夏
(蒙古征伐西夏,完颜永济见死不救,西夏向蒙古求和并宣布和金断交)
西夏自元德四年(1123)与金议和并向金称臣以来,两国和平交往八十余年,虽也小有摩擦,但彼此也还算合作愉快。
随着蒙古的崛起,西夏和金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变。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想要一口气吞掉金这个庞然大物对刚崛起的蒙古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采取逐步削弱,打击金国有生力量;剪除金国羽翼,使其孤立无援的方法。
蒙古人首先将矛头对准了金的亲密盟友西夏,为了消除潜在威胁并孤立金国,成吉思汗制定了“灭金先灭夏”的大方针。
从1205年开始蒙古先后三次进攻西夏,公元1209年蒙古人更是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西夏首都兴庆府,眼看兴庆府危在旦夕,夏襄宗派遣使臣紧急向金国求援:老大,看在多年的情分上拉兄弟一把!
一方是有野心,不老实的蒙古,另一方是老实安分,合作多年的西夏,做这个选择题似乎并不难。但金国首脑卫绍王完颜永济(金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为人庸碌无能,后被废)却选择了袖手旁观不趟这趟混水,尽管满朝大臣恳切诉劝说—“西夏若亡,蒙古必来攻我,不如与西夏首尾夹攻,可以进取而退守。”完颜永济却乐观地认为“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让西夏和蒙古狗咬狗,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不就行了?
(给金国这口棺材敲下第一颗钉子的完颜永济)
吾国之福?渔翁之利?自以为得计的完颜永济很快就笑不出来了,由于金国援军不至,西夏只能向蒙古请降议和,在缴纳了大量金银珠宝、牛羊牲畜并献上亲闺女后蒙古总算是同意了西夏的请求,自此西夏成了蒙古的附庸并忠实执行“附蒙伐金”的政策。由于完颜永济见死不救,西夏人将损兵折将、纳土请降的屈辱和怨恨都撒在了金国身上,从公元1212年夏襄宗率军侵略金边境葭州开始,夏金之间爆发了长达十余年、大小战役二十余次的军事冲突,常年的战争使得两国民生凋敝,经济崩溃—“精锐皆尽,两国俱敝”,完颜永济本想驱虎吞狼,没想到却适得其反,让小弟西夏成了蒙古人的打手。
绝宋
(野狐岭之战彻底打掉了金的大国地位)
公元1211年,刚揍完西夏的成吉思汗又马不停蹄亲率大军伐金,经过会河堡、乌沙堡和野狐岭等一系列战斗打的金军溃不成军,一时之间河北空虚,局势危如累卵。蒙古大军又在三年后再次伐金,这次战事更加顺利,蒙古人攻破居庸关一路推到了中都城下,眼看无法抵抗蒙古的攻势,金宣宗只能献出宗室岐国公主、五百童男童女以及金银马匹无数,并和蒙古签订城下之盟才送走了这群大爷。
蒙古人虽退,但刚继位不久的金宣宗被彻底吓破了胆,在他看来中都已经十分危险,为了规避蒙古大军锋芒,他不顾大臣劝阻强行下令将首都从中都迁往汴京。
(金宣宗南迁彻底让金丢失了河北、东北等广大领土)
(而毫无疑问,这些土地最后又全都便宜了蒙古人)
客观来说这次南迁的后果极为严重,首先是对民心和军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什么迁都?因为咱们打不过蒙古人呗!既然打不过,还不如痛快点投降;其次南迁以后蒙古迅速掐断了金国与东北地区的联系,远离政治中心的东北地区或降蒙、或自立,金的国土局限于中原一地,领土空前缩水。
(金国惨败,怎么对待蒙、金两国就成了南宋必须要解决的外交问题)
而金国被蒙古吊打,惨不堪言的消息被迅速带回了南宋朝廷,得知金国惨败的南宋大臣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弹冠相庆,不管不顾叫嚣着要和蒙古联合痛打金国这条落水狗。实际上对于金国吃瘪南宋朝廷保持了极大的冷静,虽然恨金恨得咬牙切齿,但北宋联金灭辽,后又被金所灭的教训实在太过惨痛,所以在怎么处理金、蒙问题上,南宋朝廷分为两派,议论不休。
其中一方是以宰相史弥远、乔行简为代表的鸽派,他们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宋金两国唇亡齿寒,连金国都不是蒙古人的对手,难道还能指望南宋的军队能抵挡的住蒙古人的骑兵和弯刀?要是放任蒙古灭亡金国,下一个倒霉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应当以金国为朝廷在北方的屏障,由金国抵挡蒙人的兵锋,为此朝廷每年提供岁币钱粮也是能够接受的。
(秀,真的秀!)
另一方则是以南宋名臣真德秀(没错,这名字是真的秀!)为首的鹰派,他们主张“趁你病,要你命”金、宋两国本有不共戴天之仇,正应该趁着现在金国兵势不振时北伐收复失地,即使是不出兵也应该停止岁供。
鹰派虽然叫嚣着要一雪靖康之耻,但可贵的是他们并不书生意气,在金国告知南宋要迁都汴梁时就有人担忧的表示:“金人穷而南奔,将溢出而蹈吾之境。金亡,更生新敌,尤为可虑”尽管有国仇家恨,但金国在军事上的失利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金国如果灭亡,南宋将要直面蒙古人的兵锋。而怎么对抗蒙古和金,鹰派首领真德秀强调“自强”,他敏锐的察觉到金已经完全不是蒙古对手,指望他们成为南宋屏障根本是缘木求鱼,提供岁币钱粮也是白白打水漂,倒不如以强硬手段和金交涉拒绝上贡,用这笔巨额资金来犒赏军队,激励士气—“内固边防,外精间谍”毕竟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改变在军事上的不利地位。
由此可见不管是联金还是灭金,鹰派和鸽派在蒙古问题上倒是保持了默契:蒙古并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它已经逐渐取代金国成为了南宋新的威胁,不同的在于鸽派想要借助金国来抵抗蒙古,而鹰派则提出金国靠不住,金要灭,但是蒙古也要防。
(金宣宗三路攻宋形势图)
正当鹰派、鸽派因为灭金还是联金争论不休之际,金宣宗出手了。当南宋试图拒绝缴纳岁币的消息传到汴梁时整个金国上下都愤怒了,挨蒙古人的欺负不说,连弱宋也敢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于是在1217年,金宣宗以“岁币不至”的理由尽起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对南宋发动了攻击,柿子还得捡软的捏!
(金宣宗,自前人和西夏断交后,他又迫不及待的和南宋开战)
当然,岁币只不过是表面原因,这事儿其实大有可谈的余地,但金宣宗如此迫不及待的南侵,真正的原因在于现在的金国也是一屁股烂账,拱手丢弃了东北、河北等土地后金国就只能龟缩于中原,不但领土大大缩水,常年战争导致财政趋于崩溃,再不想点生财之道估计连军队都供养不起了,怎么办?蒙古又打不赢,于是“战略天才”金宣宗做了一个决定:大金在蒙古上失去的就得在南宋身上找回来!打南宋好啊,又能掠地,又能抢钱,一举两得,简直完美!
(最初金军战事十分顺利,但金、宋两军很快就进入了相持阶段)
对于南宋来说,这时候还说什么唇亡齿寒?人家这是一心把你当嘴边的肥肉呢,这下连主和派史弥远也无话可说了,还说啥,打吧!于是南宋上下一心坚决抵抗金军进攻。在战事进行之初,金军进攻颇为顺利,攻城略地屠杀甚众,但南宋军民咬牙坚持,奋勇抵抗,给予了金军较大损伤,就连金宣宗也感慨“其众困甚,招之使降,无一肯从者。我家河朔州郡,一遇北兵,往往出降。此何理也?”这些南蛮子怎么不怕死呢!随着战事逐渐进入了相持阶段,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常年征战让金军将领减员众多,以至于金宣宗感慨无法选派一个合格的南征统帅—“天下之广,缓急无可使者,朕安得不忧!”
(金宣宗本想在南宋身上占些便宜,结果没想到自己吃了大亏)
而金宣宗“取地于宋”,填补自身亏空的计划也到底没有成功,一方面在金国入侵南宋时蒙古并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整个北方已经尽数归蒙古人所有,接着他们又攻下了汾州、潞州,眼看仅剩的根据地也要被蚕食殆尽;另一方面攻宋进行的并不顺利,金人攻下的城池很快又被收复,金宋双方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宋军还利用了金人长驱直入,军力分散,难以互相配合等弱点各个击破,西路方面统帅完颜阿邻战死,东路军在抗金义军李全等的浴血奋战下在淮河大败,光溺水身亡者就有数千,最惨的就是中路军,攻枣阳八十余日不克,最后被宋军里外夹击,战死三万余人......
本想在南宋身上占点便宜,没想到土地没抢到,自己反而损兵折将,这一通闹下来南宋断绝了岁币不说,本来库存不多的战略物资更是雪上加霜,绝了西夏,得罪了宋朝,还有个蒙古虎视眈眈的看着你,想当乔帮主,也得看看你有几斤几两啊!—“南开宋衅,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
(在三国的联合进攻下,金的土地开始大幅度缩水)
而金宣宗的愚蠢更是彻底将南宋推向了蒙古一方,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从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南宋派出使臣出使蒙古后双方便眉来眼去,于是蒙古从北,南宋向南,西夏从西三个方向针对金国形成了一张大网,金国终于陷入了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境地。
(有了这么个不省心的老子,金哀宗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到了1224年,金终于熬死了铁憨憨金宣宗迎来了末代皇帝金哀宗,和头脑不好使的老子不同,金哀宗刚继位便迅速调整对外策略,马上叫停了与西夏、宋之间旷日持久,损失巨大且得不偿失的战争,接着则试图修补与两国之间的关系,只可惜南宋对此反应十分冷淡。
作死的蒙古
但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机,金哀宗继位三年后和南宋合作愉快的蒙古突然翻脸,在进攻西夏的同时成吉思汗搂草打兔子,悍然进攻南宋川陕战区。四川制置使郑损同志畏如虎,面对蒙古偏师的进攻非但不抵抗,反而裹挟百姓一路南逃,就此将四川外围据点“三关五州”全部拱手让人。西夏被灭,川陕战区防御体系崩溃,蒙人咄咄逼人的势态开始让南宋意识到这个时候的蒙古要比金危险得多,于是南宋迅速断绝了和蒙古的外交关系,并转而和金国密切合作,这下南宋和金这对难兄难弟可就真正应了“唇亡齿寒”四个字了。
(拖雷)
蒙古进攻南宋同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病死,在死前他留下遗言“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
不得不说这位杰出的军事家眼光十分老辣,一眼就看出灭金的关键,只不过想法实在过于乐观,南宋朝廷又不是二傻子,对蒙古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要求嗤之以鼻,他们也并未被蒙古联合灭金,平分其地的许诺冲昏了头脑,灭金?灭了金下一步就轮到我们了吧!所以在1230年当窝阔台派遣使臣前往南宋讨论两国联合出兵问题时,南宋朝廷拒绝其入境的请求。凭借着潼关要塞和黄河天险,金人顽强打退了蒙古的多次进攻,蒙古人再次意识到如果没有南宋的帮忙灭金不是容易的事儿,于是在一年后蒙古再次派遣使臣前往南宋,联盟你们不同意,借路总行吧?可惜南宋还是两个字:免谈!
(南宋也不想借路给蒙古,但奈何自身实力不够,只能让蒙古穿过四川,杀向金国腹地)
嘿,山不来就我,我就来就山,既然你不借路,老子就打的你借!蒙古兵分三路,东路军走凤翔,过宝鸡,进入四川后沿着汉水东下从后背进攻金军;中路则强渡黄河;西路走济南。东路军的首领正是郭靖的安达,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这位爷也刚猛得很,一路平推打入了四川,关键时刻南宋弱鸡的军事能力再次要了老命,面对蒙人的犀利攻势,四川自一把手以下的军政大员全都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为了赶快送走这些过路瘟神,他们还贴心的为蒙古大爷们准备了粮草和向导,您老人家走好不送!
(三峰山之战,金国主力全部战死,大势已去,金国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有了南宋的“帮助”,拖雷大军“借路”成功顺利进入了金国境内,随着三峰山一役金国十五万大军毁于一旦,金国的灭亡算是进入了倒计时。
站在南宋的角度当然不希望金国就此被灭,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的金国还有多少实力和南宋联合对抗蒙古?南宋本就没有坐观成败的能力,与其被金拖着带下泥潭被蒙古怨恨,那还不如早点和蒙古联合,最起码还来得及分上一杯羹。而且您也先别急着谴责南宋不讲道义,金国小九九也不少,当汴梁被蒙古人攻破后金国首脑们就曾经计划进攻南宋的四川意图东山再起,只不过南宋先下手为强切断了金哀宗西逃的路线,金国贵族们才仓皇逃往湖北蔡州,最后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进攻下彻底宣告灭亡。
所以您看,所谓的“联蒙灭金”并不是南宋朝廷脑子进水,只顾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发展的结果,金国的灭亡主要和它自己作死有关,要不是金宣宗盲目自大与西夏断交,与南宋结仇,怎么会闹到四处树敌?反观南宋的外交政策务实可行,只可惜本身实力不够,再退一万步说,和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比起来,就算是南宋和金能够一直保持联盟,又能够抵抗多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