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官退休之后 他们都会做些什么
醉红尘
对宋朝文官退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史客郎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也是文人的盛世。因为重文轻武的政治基因使然,宋代的文人往往就是文官,而文官也大多是文人。比如我们熟知的苏轼、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辛弃疾,他们不仅仅是才华横溢的大文人,而且还是皇帝倚仗的文臣。
北宋的文官身上有着“文人”和“文臣”双重标签,也许会有读者好奇,这样一群文官群体退休了之后,都在干啥去了?
买房置地,老有所居
常言道: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就算是普通人退休了,第一等大事也是要找一处住所,更何况是古代官员呢?
在宋代,文官的待遇非常高,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代的文官们和“黄金屋”、“颜如玉”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不但工资很高,而且各种福利待遇很好,如果官位再做的高些,等到有朝一日致仕时家资必定少不了。
这类家底丰厚的宋代文官,退休后往往会买一块地修建园林,足不出户便享尽园林美景。比如北宋名臣张齐贤,《宋史》里其传记写道“先得裴晋公午桥庄”、“凿渠周堂,花竹照映”。也就是说,张齐贤退休之后得到了一处大宅子,然后凿渠引水,又在水里种上花草树木,装修的很漂亮!
然而,虽然宋代的文官工资高,但是架不住两宋经济繁荣,物价、房价同样高,并不是所有文官退休后都能买房置地。比如苏轼的弟弟,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虽然官居高位,但却长期租房,一直到他晚年70岁的时候,家里都子孙满堂了,才不得不东拼西凑买了一套房子。
从这一点来讲,看来也不是每一位宋代文官都能安享晚年呀!
人以群分,退休文官俱乐部不可少
现如今,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兴趣协会。其实,这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了,早在两宋时期,创办和加入退休文官“俱乐部”就已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了,也是这些致仕文官的主要社会交往方式。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皇佑元年,太子太师杜衍退休后回到了故乡南京。巧的是,已经退休的太子宾客王涣,光禄卿毕世长,兵部郎中朱实,尚书郎冯平等人也在这里养老。于是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渐渐地,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睢阳五老会。
熙宁六年,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因为不满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文彦博愤而致仕,居住在了洛阳。随后范镇、富弼、司马光等人均被排挤出朝廷,也来到了洛阳。文彦博德高望重,经常组织众人聚会( “置酒相乐,尚齿不尚官”《宋史》),渐渐地就形成了耆英会,这大概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退休文官俱乐部了。
宋代像这样以退休文官为主要成员的“俱乐部”还有很多,文人聚在一起饮酒作诗真可谓是悠哉悠哉,因此吸引了不少退休文官的加入。
文娱休闲少不了
最后一部分不得不说的是宋代退休文官的文娱休闲活动,因为宋代文官大多是文人,著书立说、游山玩水本就是文人的专长。一旦致仕后,解除了政务繁忙,势必要重拾昔日的兴趣啦!
宋代文官多由昔日读书人科举入仕,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是其昔日专长。这一点,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了。这两人半辈子相恨相杀,王安石主持变法大业时,司马光因为反对变法而被迫致仕,潜居洛阳。但是退休后的司马光也没有闲着,而是潜心编撰起了《资治通鉴》。后来司马光重新执政,变法失败的王安石回到江宁老家,也开启了读书写文模式。
出佛入道也是一部分宋代退休文官的一大追求。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都有了更大的发展,早在唐朝就有文官沉迷于佛道之中,最典型的就是大诗人王维,为此,他还得了一个“诗佛”的称号呢!熙宁三年,中散大夫张颙退休后“终日默坐,其心休休然” ,也不和其他人来往,独独与山野僧人“隐相与啸,咏于泉石之间”,张颙的退休生活也是一部分退休文官的生活写照。
游山玩水大概是宋代退休文官里最受欢迎的一项娱乐休闲活动了,本身就身兼文人雅兴,又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醉情山水当然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对宋代文官而言,不要说是致仕之后,即便是还在任上,一旦有所闲暇,游山玩水也必不可少。否则怎么会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呢?
说了这么多关于宋代文官的退休生活,各位读者是不是更加向往起了这个被誉为读书人的天堂的宋朝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