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 他们为何这么积极?

泛白的记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史客郎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后期一件标志性改革运动。变法以革除积弊、富国强兵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到了北宋社会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北宋经济高度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按理说,只要有光明大道可走,那就没必要摸着石头过河。北宋既然这么有钱,为什么宋神宗还要采纳王安石的建议,积极谋求变法图强呢?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他们为何这么积极?

北宋经济繁荣,国家每年的收入远超此前的朝代,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北宋的财政支出也高到了惊人的程度。比如北宋皇帝为了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在个别大臣手中,就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方式,让本来一个部门干的事情分给不同部门去处理,以达到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目的。这种制度安排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弊端,这便是长期困扰北宋皇帝的“冗官”难题。

再比如,北宋为了安抚流民,将那些失去生计的百姓都吸收到军队中,这样大家都能有口饭吃,就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但由此也造成了军队系统庞大,兵员质量低下的问题。这就是北宋的另一个积弊——冗兵。

宋神宗即位后,居高不下的治理成本已经让朝廷捉襟见肘,因此改革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过,改革的方式可大可小,在北宋高度繁荣的经济环境下,只要做到节省开销,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立马就能得到改观。司马光就曾提出过要全面核查国家的各项支出,看看每年巨大的财政支出都浪费到哪些地方,以便着手进行针对性改革。

然而,宋神宗并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的局部变革。他最终选择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以雷霆手段推行变法,将改革深化到大宋王朝的各个领域。宋神宗和王安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案是他们有更高的理想。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他们为何这么积极?

如果仅仅是为了改变入不敷出的现状,司马光的建议就完全足以应付。可是,宋神宗和王安石这对君臣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翻开大宋地图,北方的中原故土“燕云十六州”一直被控制在辽国手中,西北的定难五州则成了西夏的“龙兴之地”。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冠以大一统王朝之名,却没有大一统王朝之实的朝代。

对于司马光等大多数北宋士大夫来说,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算对祖宗有了交代。可是对于年轻的宋神宗和立志于创一番开天辟地大事业的王安石来说,收复中原故土,让大宋王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这才是真正的复兴之路。要夺回这些中原故土自然免不了发动战争。一旦战火开启,钱粮就将如开闸洪水般往外泄。如果国库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拿什么让军队将士在前线拼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在这一点上,国家和个人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宋神宗、王安石君臣二人积极推行变法,将改革深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本意就是要来一场深层变革,让大宋王朝在财政和军事上都能脱胎换骨,从而实现祖宗未竟之业。

遗憾的是,在保守势力的不断阻挠下,“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更让人愤愤不平的是,手握史书话语权的大宋文官们极力抹黑变法的价值,甚至将几十年后北宋亡国的“黑锅”都扣到王安石头上。把没什么作为的人捧上神堂,让一心做事的人声名狼藉,如此大宋,怎能不亡?